随着维权意识的增强,消费者纷纷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。但维权过程中,商家息事宁人的态度,让部分消费者“狮子大开口”,过度维权现象偶有出现。近日,不少家居商家反映,在橱柜、卫浴、衣柜、窗帘等行业,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度维权的伤害。商家透露,有些消费者明着跟商家谈私了和赔偿,暗地里还写举报信给主管部门,有恶意维权的行为。
某卫浴品牌崔先生透露,他知道的就有三四个品牌被两个夫妇模样的消费者轮番“消费”后又举报,“先是以买产品为借口,订货之后,开始在企业的广告宣传册页上‘挑刺儿’:这个‘环保认证’涉嫌违法,它是针对产品的内墙砖系列,而外墙砖是不需要环保认证的,整个品牌的产品宣传都打着认证的旗号就是错误的”。某橱柜商家张先生也有类似经历,张先生说:“前几日,两位貌似很‘专业’的消费者来到店面消费,但拿着五一时的宣传册页表示所宣传的‘央视上榜品牌’是不对的,应为展播品牌,并以此为由,要求‘1+1’赔偿。几天后,却又收到工商部门的‘消费举报’,再次被罚款近万元。”张先生拒绝赔偿,“如果是产品质量不达标,赔付是可以的;但这明显是借故找茬儿,索要赔偿。”张先生表示,宁愿把该交的罚款交上,也拒绝支付如此不明不白的“1+1赔偿”。
当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,当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,维权便成了双方拿捏的“筹码”。那么,为何有那么多的维权会陷入“过度门”?在采访中,记者还发现,目前商家“息事宁人”的态度也是助长过度维权的一个原因。绝大多数商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只要消费者提出的要求不是特别离谱,商家大多会尽量满足,将事态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范围。他们普遍表示,遇到这类问题,都会先和消费者调解沟通,希望私下解决。实在不行了才会置之不理或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,但他们表示,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。
业内人士认为:“家居行业有它的特殊性,发展历史不长,行业仍在逐步规范的过程中,尽管消费者的举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良性发展,督促了商家在宣传上更加理性和守信。但如果过度维权,或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,则变相阻碍了行业的发展。”